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该蓝皮书中以法院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对最高法院、31家高级法院和49家较大的市中级法院共81家法院司法公开的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在2016年司法透明度指数测评中,海口中院位列全国法院第十二名,在49个较大的市中级法院中排名第七,至此已连续6年在全国法院中稳居前列。此次评估结果显示,81家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的平均分为57.6分,其中30家法院得分在60分以上,及格率为37.04%,海口中院以72.15分大幅高于全国法院测评平均分,继续保持着传统的司法公开先发优势。
此次《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司法透明度指标体系的设计秉承依据法律和依据法理相结合、客观中立、立足现状并有所前瞻的原则,指标体系涵盖“审务公开”“审判公开”“执行公开”“数据公开”4个一级指标和“平台建设”等17个2级指标。测评比照指标体系对评估对象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和信息内容进行观察,并对搜索引擎、12368热线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体现了中国法院在推进司法透明方面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司法透明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透明度提供对策建议,是目前最权威、公正、客观的司法透明度测评体系,备受社会关注。
过去的一年,海口中院积极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努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司法公开形式,切实提高司法透明度。与时俱进,对海口中院门户网站“椰城法律网”不断改版升级,整合网站、微博、微信网络资源;稳步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2016年完成裁判文书上网12932篇,同步上网率达100%,名列全省中级法院之首;加强推进微博视频庭审直播案件,采用新浪微博新技术,直播被告人伍约拿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等受关注度高的案件,进一步实现司法公开;加强法院“自媒体”建设,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信息7000余篇,利用微博互动平台积极化解舆情危机;建立职务犯罪、毒品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庭审旁听制度,把审判法庭打造成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全面打造指尖上的“智能法院”。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度,实现阳光审判,以公开促进公正。
下一步,海口中院将继续扛起省会城市法院的责任担当,多措并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有效提升司法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
此次《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司法透明度指标体系的设计秉承依据法律和依据法理相结合、客观中立、立足现状并有所前瞻的原则,指标体系涵盖“审务公开”“审判公开”“执行公开”“数据公开”4个一级指标和“平台建设”等17个2级指标。测评比照指标体系对评估对象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和信息内容进行观察,并对搜索引擎、12368热线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体现了中国法院在推进司法透明方面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司法透明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透明度提供对策建议,是目前最权威、公正、客观的司法透明度测评体系,备受社会关注。
过去的一年,海口中院积极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努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司法公开形式,切实提高司法透明度。与时俱进,对海口中院门户网站“椰城法律网”不断改版升级,整合网站、微博、微信网络资源;稳步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2016年完成裁判文书上网12932篇,同步上网率达100%,名列全省中级法院之首;加强推进微博视频庭审直播案件,采用新浪微博新技术,直播被告人伍约拿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等受关注度高的案件,进一步实现司法公开;加强法院“自媒体”建设,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信息7000余篇,利用微博互动平台积极化解舆情危机;建立职务犯罪、毒品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庭审旁听制度,把审判法庭打造成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全面打造指尖上的“智能法院”。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度,实现阳光审判,以公开促进公正。
下一步,海口中院将继续扛起省会城市法院的责任担当,多措并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有效提升司法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