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司法公开 促进司法公正

媒体扫描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新闻窗口 > 媒体扫描>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五五改革纲要”
   发布时间:2019-02-28 09:11:00 打印 字号: |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五五改革纲要”

构建10大体系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主要任务

(一)完善人民法院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二)健全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

(三)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

(四)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

(五)健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

(六)完善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和机构职能体系

(七)健全顺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诉讼制度体系

(八)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制度体系

(九)健全人民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体系

(十)建设现代化智慧法院应用体系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孙 航)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纲要》,全文见二、三版,解读稿见四版)和中国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记者获悉,人民法院将通过构建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等10大体系,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林文学主持发布会。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纲要》是未来五年指导人民法院改革规划和实施推进的纲领性文件,旨在统筹推进党中央部署的各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深化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将重点完善人民法院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健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完善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和机构职能体系、健全顺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诉讼制度体系、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制度体系、健全人民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化智慧法院应用体系。10大体系涉及人民法院工作机制、诉讼程序、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各个层面。

据介绍,《纲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普遍关注的司法便民利民、破解人案矛盾、加强审判监督、完善诉讼机制等内容,结合调研成果,广泛吸收意见建议,进一步攻坚克难前沿性、瓶颈性问题。《纲要》首次提出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提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首次提出推动将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交由较高级法院审理;首次提出探索扩大小额诉讼程序和独任制适用范围;首次提出搭建全国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推动建立域外送达网络平台;首次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首次提出加强人民法院政务标准化建设等。此外,《纲要》充分吸收基层探索实践,北京法院的集约化送达、上海法院的智能辅助办案、天津法院的审务、政务标准化、浙江法院的“移动微法院”、苏州法院的语音识别智能运用、成都法院的庭审实质化和实习助理、深圳法院的“执转破”工作和购买社会化服务机制等都被《纲要》纳入推广规划。

“下一步改革既要持之以恒抓落实、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做好精装修;又要一心一意谋长远、破难题、克难关,不断取得新突破。”李少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将《纲要》确定的65项改革措施分解为160多项改革任务,进行项目式、台账式管理,每项任务都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员、主要内容、时间节点和成果。“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有了新理念,需要人民法院切实找准立足点与着力点,在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李少平说。

责任编辑:海口频道管理员
友情链接: